上宣下化老和尚1961年在澳洲佛教會之開示 <<佛教應世界化>>
上人當年雖身居香江,心裏常常惦念著,不要說北俱盧洲,單這娑婆世界,已經有很多地方的眾生都沒有聽聞佛法。他的願力,就是要把佛法的種籽散播到每一個角落。
上人逗留澳洲: 25 Nov 1960 (農歷十月七日,上人父親生誕日)- 13 Sept 1961 (農歷八月四日),上人不怕預期的困難艱苦,決定到佛教尚未萌芽的澳洲去弘法。他到過雪梨和墨爾本。那時澳洲認識佛法的人很少,更不要說佛教寺院,只有一小規模的澳洲佛教會;釋迦牟尼佛誕那一天,他們邀請上人出席演講,由雪梨大學學者劉季寧居士代為翻譯。上人在澳洲逗留了一年,雖然機緣沒有成熟,未能有大發展;但是由於上人平日的威儀舉止,已給當地的華人和部份澳洲人留下良好印象,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出家人深為欽佩,種下了未來佛教在澳洲發揚光大的因緣。
今天是五月十一日,為澳洲雪梨佛教徒慶佛誕的日子,是很隆重的一個大典禮。度輪今能躬逢其盛,又蒙主席及各位護法居士等誠懇的邀約出席,作通俗的演講,以結法緣。而面對現前這麼多的來賓、各界參加人士,山僧感覺非常榮幸;更得雪梨大學的學者劉君季寧先生贊助大會,俯應眾望,在百忙中慨任翻譯英語,山僧尤表感謝之至。
溯我佛教發源於印度,流佈於全球。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皇家,為淨飯國王的太子,名曰悉達。以遊四門,見生、老、病、死,感到生死無常,而憂悲苦惱、精神不安。遂棄國城、妻子,與榮華富貴、娛樂幸福、人生享受,至雪山修行。修了六年苦行,每日祇食一麻一麥,以延續生命。後坐於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而悟道,三嘆「奇哉」,謂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」於是先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教菩薩法;而法身大士,聞法開悟,信解行證,各得其益。惟二乘人如聾若啞,所謂「有眼不見盧舍那佛,有耳不聞圓頓教義」。世尊乃為實施權,屈就二乘根性,說「阿含經教」。
闡「四諦」苦集滅道,說「十二因緣」:無明緣行、行緣識、識緣名色、名色緣六入、六入緣觸、觸緣受、受緣愛、愛緣取、取緣有、有緣生、生緣老死。說「六度波羅蜜」:1.布施──A)財施、B)法施、C)無畏施。2.持戒──A)沙彌、B)比丘、C)菩薩。3.忍辱──A)生忍、B)法忍、C)無生忍。4.精進──有身精進、心精進。5.禪定──有四禪八定、九次第定等。6.般若──A)文字、B)觀照、C)實相。循序漸進,說「方等教」;迴小向大,說「般若教」。
至「法華涅槃教」時,則開權顯實、純圓獨妙。如來出世本懷,於茲始暢,不留餘義,和盤托出。演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,名為真實究竟了義,第一之妙法。最後單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世尊拈花,迦葉微笑,領悟妙旨。世尊乃印證曰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教外別傳,已咐囑摩訶迦葉矣!」自是祖祖單傳、心心相印,乃為禪宗的開始。傳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,菩提達摩尊者乃東來震旦,折蘆渡江,法流中國,是為初祖。衣缽傳授與二祖神光,賜名慧可。乃傳至六祖慧能大鑑禪師,一華開五葉,是為中國禪宗傳承之源流。
今日縱觀世界佛教,不外兩大派:1)大乘教菩薩法。「菩薩」譯為「大道心眾生」,又名「覺有情」。是以鳩摩羅什、唐玄奘等法師所譯經教為依據,盛傳至中國各地、日本、朝鮮、星加坡、馬來亞、檳城、馬尼拉、印度、越南、高棉、印尼、泰國、緬甸、美國、巴西等處,遍播大乘種子,將開無量菩薩花朵,結無量諸佛果實。2)二乘教羅漢法 。「羅漢」有三義: 1.應供、2.殺賊、3.無生。是以《阿含》等經教為依據,現盛行於錫蘭、緬甸、泰國、印度、尼泊爾、巴基斯坦等處。
然此兩者,原為一體,後世教徒妄生葛藤,論大論小,自相排斥;實乃頭上安頭、相中求相,良堪嘆息!惟由來大可容小,小則決難包大,乃世所公認的真理。我數年前在緬甸發表談話時,曾言及「佛徒眼光要看全世界,心志要包法界性,推行固有具體佛教,使教乘統一,大小歸元。願人人同登彼岸,個個見性成佛。」今亦如是!希望諸位現前快樂,將來成佛,普化同倫,皆成正等菩提!
上人逗留澳洲: 25 Nov 1960 (農歷十月七日,上人父親生誕日)- 13 Sept 1961 (農歷八月四日),上人不怕預期的困難艱苦,決定到佛教尚未萌芽的澳洲去弘法。他到過雪梨和墨爾本。那時澳洲認識佛法的人很少,更不要說佛教寺院,只有一小規模的澳洲佛教會;釋迦牟尼佛誕那一天,他們邀請上人出席演講,由雪梨大學學者劉季寧居士代為翻譯。上人在澳洲逗留了一年,雖然機緣沒有成熟,未能有大發展;但是由於上人平日的威儀舉止,已給當地的華人和部份澳洲人留下良好印象,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出家人深為欽佩,種下了未來佛教在澳洲發揚光大的因緣。
今天是五月十一日,為澳洲雪梨佛教徒慶佛誕的日子,是很隆重的一個大典禮。度輪今能躬逢其盛,又蒙主席及各位護法居士等誠懇的邀約出席,作通俗的演講,以結法緣。而面對現前這麼多的來賓、各界參加人士,山僧感覺非常榮幸;更得雪梨大學的學者劉君季寧先生贊助大會,俯應眾望,在百忙中慨任翻譯英語,山僧尤表感謝之至。
溯我佛教發源於印度,流佈於全球。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皇家,為淨飯國王的太子,名曰悉達。以遊四門,見生、老、病、死,感到生死無常,而憂悲苦惱、精神不安。遂棄國城、妻子,與榮華富貴、娛樂幸福、人生享受,至雪山修行。修了六年苦行,每日祇食一麻一麥,以延續生命。後坐於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而悟道,三嘆「奇哉」,謂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」於是先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教菩薩法;而法身大士,聞法開悟,信解行證,各得其益。惟二乘人如聾若啞,所謂「有眼不見盧舍那佛,有耳不聞圓頓教義」。世尊乃為實施權,屈就二乘根性,說「阿含經教」。
闡「四諦」苦集滅道,說「十二因緣」:無明緣行、行緣識、識緣名色、名色緣六入、六入緣觸、觸緣受、受緣愛、愛緣取、取緣有、有緣生、生緣老死。說「六度波羅蜜」:1.布施──A)財施、B)法施、C)無畏施。2.持戒──A)沙彌、B)比丘、C)菩薩。3.忍辱──A)生忍、B)法忍、C)無生忍。4.精進──有身精進、心精進。5.禪定──有四禪八定、九次第定等。6.般若──A)文字、B)觀照、C)實相。循序漸進,說「方等教」;迴小向大,說「般若教」。
至「法華涅槃教」時,則開權顯實、純圓獨妙。如來出世本懷,於茲始暢,不留餘義,和盤托出。演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,名為真實究竟了義,第一之妙法。最後單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世尊拈花,迦葉微笑,領悟妙旨。世尊乃印證曰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教外別傳,已咐囑摩訶迦葉矣!」自是祖祖單傳、心心相印,乃為禪宗的開始。傳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,菩提達摩尊者乃東來震旦,折蘆渡江,法流中國,是為初祖。衣缽傳授與二祖神光,賜名慧可。乃傳至六祖慧能大鑑禪師,一華開五葉,是為中國禪宗傳承之源流。
今日縱觀世界佛教,不外兩大派:1)大乘教菩薩法。「菩薩」譯為「大道心眾生」,又名「覺有情」。是以鳩摩羅什、唐玄奘等法師所譯經教為依據,盛傳至中國各地、日本、朝鮮、星加坡、馬來亞、檳城、馬尼拉、印度、越南、高棉、印尼、泰國、緬甸、美國、巴西等處,遍播大乘種子,將開無量菩薩花朵,結無量諸佛果實。2)二乘教羅漢法 。「羅漢」有三義: 1.應供、2.殺賊、3.無生。是以《阿含》等經教為依據,現盛行於錫蘭、緬甸、泰國、印度、尼泊爾、巴基斯坦等處。
然此兩者,原為一體,後世教徒妄生葛藤,論大論小,自相排斥;實乃頭上安頭、相中求相,良堪嘆息!惟由來大可容小,小則決難包大,乃世所公認的真理。我數年前在緬甸發表談話時,曾言及「佛徒眼光要看全世界,心志要包法界性,推行固有具體佛教,使教乘統一,大小歸元。願人人同登彼岸,個個見性成佛。」今亦如是!希望諸位現前快樂,將來成佛,普化同倫,皆成正等菩提!

大法東流:法總又添新道場——金岸法界 黃雪玲 文
一九七八年上人到馬來西亞時, 我有幸拜見並皈依;七九年初次參訪萬佛聖城,後來又陸續來過多次。我之所以能學習佛法都是拜上人的慈悲,與他為眾生弘揚佛法不休息之賜。幾十年來上人和他的出家弟子一直是我修行上的明燈,使我感激不盡。九〇年隨上人訪問歐洲,在法國時聆聽上人一席話,知道他要在各處建立道場來弘揚佛法於世界的胸懷,也因此使我想到在澳洲可以設立一個分支道場。
我常去澳洲,知道那裡缺少中國寺廟。因為要幫助上人完成他的心願,所以我就開始找地。九一年有一塊地,五十三英畝,但計劃書呈遞給黃金海岸市政府被駁回,嚴格的條件使那裡不可能當道場。我繼續尋找,九六年時發現目前廿二英畝的這塊地,四個月內買得,向市政府申請重新分區也批准了,建築物計劃與環境報告申請後也獲准。
計劃案提出後幾個月,東南亞因為九七年香港回歸而受到嚴重的經濟危機衝擊;我的股票受到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嚴重崩盤,一夜之間財產淨值剩下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。財物的危機使我受到考驗,當時真擔心不能完成我建道場的心願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極力祈求觀音菩薩加被。
在把澳洲的幾個產權賣了,又靠朋友與佛友的大力相助,我們朝著實踐上人的抱負努力,縮小原定的計劃案,並開始興建。現在很高興能向各位報告,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道場的基本規模。今年四月萬佛聖城的法師蒞臨講法時,有許多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士與信眾前來聆聽法音。七月間恆佐法師、恆緣法師光臨時,我們把道場無條件獻給法總,道場的規模相信將來會再擴充。
自從七八年遇到上人後,他善巧方便的指導改變了我的人生,使我在這物質世界中看見了更高的人生價值。我真誠盼望澳洲分支道場的建立,能使無量無邊的有情聽聞正法,並且也改變他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,希望他們也能在上人教導下獲益。若沒有法,我至今還迷失在苦海中呢!
藉此機會,我要感謝在達成心願前,面臨考驗與種種困難時,所有支持我的朋友,特別感謝恆實法師的建議與鼓勵。最後,對諸佛菩薩和上人的指引,我永遠感恩。阿彌陀佛!
一九七八年上人到馬來西亞時, 我有幸拜見並皈依;七九年初次參訪萬佛聖城,後來又陸續來過多次。我之所以能學習佛法都是拜上人的慈悲,與他為眾生弘揚佛法不休息之賜。幾十年來上人和他的出家弟子一直是我修行上的明燈,使我感激不盡。九〇年隨上人訪問歐洲,在法國時聆聽上人一席話,知道他要在各處建立道場來弘揚佛法於世界的胸懷,也因此使我想到在澳洲可以設立一個分支道場。
我常去澳洲,知道那裡缺少中國寺廟。因為要幫助上人完成他的心願,所以我就開始找地。九一年有一塊地,五十三英畝,但計劃書呈遞給黃金海岸市政府被駁回,嚴格的條件使那裡不可能當道場。我繼續尋找,九六年時發現目前廿二英畝的這塊地,四個月內買得,向市政府申請重新分區也批准了,建築物計劃與環境報告申請後也獲准。
計劃案提出後幾個月,東南亞因為九七年香港回歸而受到嚴重的經濟危機衝擊;我的股票受到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嚴重崩盤,一夜之間財產淨值剩下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。財物的危機使我受到考驗,當時真擔心不能完成我建道場的心願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極力祈求觀音菩薩加被。
在把澳洲的幾個產權賣了,又靠朋友與佛友的大力相助,我們朝著實踐上人的抱負努力,縮小原定的計劃案,並開始興建。現在很高興能向各位報告,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道場的基本規模。今年四月萬佛聖城的法師蒞臨講法時,有許多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士與信眾前來聆聽法音。七月間恆佐法師、恆緣法師光臨時,我們把道場無條件獻給法總,道場的規模相信將來會再擴充。
自從七八年遇到上人後,他善巧方便的指導改變了我的人生,使我在這物質世界中看見了更高的人生價值。我真誠盼望澳洲分支道場的建立,能使無量無邊的有情聽聞正法,並且也改變他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,希望他們也能在上人教導下獲益。若沒有法,我至今還迷失在苦海中呢!
藉此機會,我要感謝在達成心願前,面臨考驗與種種困難時,所有支持我的朋友,特別感謝恆實法師的建議與鼓勵。最後,對諸佛菩薩和上人的指引,我永遠感恩。阿彌陀佛!

海角一樂園──金岸法界聖寺
A Merry Land ─ Gold Coast Dharma Realm 2006 比丘尼恆仲 講於臺北法界印經會
在澳洲的黃金海岸,法總有一個分支道場。如果從加拿大去,先到香港,要十二個小時;從香港到澳洲布里斯本,要八個小時,還得坐一個小時的車程,才能到座落於黃金海岸的分支道場。這座道場佔地二十二英畝,於一九九五年由居士獻給法總,名為「金岸法界聖寺」。
建立澳洲分支道場的居士是馬來西亞人,住新加坡。這位居士一九七八年在馬來西亞皈依上人,之後她經常到萬佛城;上人到一些地方弘法,都會撥電話要她跟著隨團。一九九○年,上人到歐洲弘法,也叫她一起隨團。到歐洲過後,上人到處去看地也帶著她;上人跟她說:「我希望佛法能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!」她心裏就想:「我也想幫師父傳揚佛法!」因為她的孩子在澳洲讀書,所以她希望澳洲也有一處道場;後來找到了一塊土地,她也沒跟上人說,只默默地行事。
上人到白宮參加老布希總統大選的就職典禮那一次,她也是隨行弟子之一。上人問她:「妳找的地這麼大,要做什麼呢?」她說:「我希望萬佛城在那邊也有一個分支道場!」上人沒說什麼,只是笑一笑。
一九九五年上人圓寂了,她的心願沒有改變。原來買的一塊地是五十三英畝,有很多條件限制,不能建道場,所以就放棄了。後來她們找到了現在這個地方,是在昆士蘭的黃金海岸,地方有二十二英畝。建築物計劃和環境報告很容易就申請通過,她就開始一棟一棟房子建造:先建了大殿、五觀堂,再建一個小小的圖書館、辦公室;接著建一個禪堂,禪堂後面有一個男眾住的地方;再建一個僧寮,是女眾住的。我們去的時候,一進廟門,就看到一座莊嚴的觀音立像在蓮花池中;後有修長美麗之紫竹叢,堆砌的山石之間,有潺潺流水入池。山石下花池內,晚間有五彩的燈光映照在水面上,靜謐玄色不免令人遐思。還有一個更特殊的地方──羅漢道。用淡綠色石板,沿著小丘,在林蔭間所造的「羅漢道」,每隔一段路,就可以看到一尊如人高大的石雕羅漢;走完一圈,剛好是十八羅漢。前面是圓形講法處和講法臺,上面供奉了一尊阿彌陀佛立像。各色鳥類天天都在這有靈氣的極樂世界歡樂唱和!
我們覺得這位居士很用心,她希望法總能接受這個道場,盼望了很久。法總已經有法師去當地講法等種種的因緣;目前由持法師帶領「楞嚴經講習班」,為期四個月。那裡可以住四、五十人,目前有二十五個人在;本地大概有五、六個學生,都是西方人。澳洲分支道場的特色,是西方人多。像我們「楞嚴經講習班」的第一天,就來了許多當地人,有十二人左右;他們之前參加過道場的活動,他們都喜歡打坐。
A Merry Land ─ Gold Coast Dharma Realm 2006 比丘尼恆仲 講於臺北法界印經會
在澳洲的黃金海岸,法總有一個分支道場。如果從加拿大去,先到香港,要十二個小時;從香港到澳洲布里斯本,要八個小時,還得坐一個小時的車程,才能到座落於黃金海岸的分支道場。這座道場佔地二十二英畝,於一九九五年由居士獻給法總,名為「金岸法界聖寺」。
建立澳洲分支道場的居士是馬來西亞人,住新加坡。這位居士一九七八年在馬來西亞皈依上人,之後她經常到萬佛城;上人到一些地方弘法,都會撥電話要她跟著隨團。一九九○年,上人到歐洲弘法,也叫她一起隨團。到歐洲過後,上人到處去看地也帶著她;上人跟她說:「我希望佛法能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!」她心裏就想:「我也想幫師父傳揚佛法!」因為她的孩子在澳洲讀書,所以她希望澳洲也有一處道場;後來找到了一塊土地,她也沒跟上人說,只默默地行事。
上人到白宮參加老布希總統大選的就職典禮那一次,她也是隨行弟子之一。上人問她:「妳找的地這麼大,要做什麼呢?」她說:「我希望萬佛城在那邊也有一個分支道場!」上人沒說什麼,只是笑一笑。
一九九五年上人圓寂了,她的心願沒有改變。原來買的一塊地是五十三英畝,有很多條件限制,不能建道場,所以就放棄了。後來她們找到了現在這個地方,是在昆士蘭的黃金海岸,地方有二十二英畝。建築物計劃和環境報告很容易就申請通過,她就開始一棟一棟房子建造:先建了大殿、五觀堂,再建一個小小的圖書館、辦公室;接著建一個禪堂,禪堂後面有一個男眾住的地方;再建一個僧寮,是女眾住的。我們去的時候,一進廟門,就看到一座莊嚴的觀音立像在蓮花池中;後有修長美麗之紫竹叢,堆砌的山石之間,有潺潺流水入池。山石下花池內,晚間有五彩的燈光映照在水面上,靜謐玄色不免令人遐思。還有一個更特殊的地方──羅漢道。用淡綠色石板,沿著小丘,在林蔭間所造的「羅漢道」,每隔一段路,就可以看到一尊如人高大的石雕羅漢;走完一圈,剛好是十八羅漢。前面是圓形講法處和講法臺,上面供奉了一尊阿彌陀佛立像。各色鳥類天天都在這有靈氣的極樂世界歡樂唱和!
我們覺得這位居士很用心,她希望法總能接受這個道場,盼望了很久。法總已經有法師去當地講法等種種的因緣;目前由持法師帶領「楞嚴經講習班」,為期四個月。那裡可以住四、五十人,目前有二十五個人在;本地大概有五、六個學生,都是西方人。澳洲分支道場的特色,是西方人多。像我們「楞嚴經講習班」的第一天,就來了許多當地人,有十二人左右;他們之前參加過道場的活動,他們都喜歡打坐。